广州要办世界杯,真的假的?
真的!广州要联合港澳申办世界杯了!
前段时间,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白纸黑字地写着:
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 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消息一出,整个体育圈都炸了锅。
要知道世界杯的商业价值和全球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奥运会。
数据显示,仅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国际足联总收入就轻松突破惊人的数十亿欧元门槛,达到179亿欧元。全球观众人次更是以50亿+计算, 其商业价值的巅峰地位无可撼动。
若申办成功,粤港澳大湾区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世界杯示意图,图源网络
更让球迷心跳加速的是那个“潜规则”,举办国自动获得世界杯入场券。
难道连续五届无缘世界杯的国足,终于有救了?
先别急着欢呼。
毕竟有一连串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广州能否代表国家申办?
世界杯历来以国家名义申办,或由多国联合申请(如2026年美加墨三国、2030年横跨三大洲的六国联办)。
一个城市联合两个特别行政区,显然无法绕过国家层面。
规划中“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申办”的提法,更多强调区域协作优势。
真要踏上申办之路,必须由中国足协向国际足联正式提交申请,并得到国务院批准,这不是广州自己能决定的战役。
第二,时间与规则的博弈
未来三届世界杯早已名花有主。2026年北美、2030年六国联办、2034年基本锁定沙特。
也就是广州申办的话,最早也要去到2038年以后,时间战线拉的还是比较长的。
第三,场馆的硬指标
国际足联对世界杯场馆的要求极为严苛,需要12座专业足球场,其中决赛场地至少容纳8万人。
当前大湾区内的香港大球场(4万座)、澳门奥体中心(1.6万座)和广州天河体育场(5.6万座)都不太满足需求,需要进行改建或扩建,深圳也需要新建专业的足球场。
当然,大湾区也正在发力追赶。
广州在建的广州足球公园设计容量7.5万人(可扩容),建成后将跃居世界前十、亚洲第二大专业足球场。
△广州足球公园效果图
还有新建的南沙大湾区体育中心,也拥有6万座的综合体育馆,接下来还将承办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暨揭幕战。
△大湾区体育中心实拍图
尽管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但广州不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当前最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在现有办赛基础上,持续积累国际赛事组织经验,稳步推进城市综合能力建设。
广州在规划中也明确了,会高水平办好广州马拉松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赛事,高标准办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赛事。
并且争取申办10项以上国际影响力强、综合带动效应大的国际A类赛事,推动有条件的国际品牌赛事长期落户广州。
并积极承办中国职业足球联赛(CFL)、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俱乐部主场赛事。
△信息来源:大洋网
这些赛事能让广州积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跨区域办赛协作经验,为未来承接更大规模综合性国际赛事奠定制度和实践基础。
倘若申办成功,广州准备好了吗?
有市民担忧:“办全运都要单双号限行,世界杯期间机动车可以直接入库了”。
还有人调侃:“广州电动车洪流遇上百万球迷,会不会让国际友人见识到真正的赛博朋克?”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换个角度看,世界杯可能成为城市升级的催化剂,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广深港同城化进一步深化。
同时也会完善城市配套,特别是赛事的安保和服务体系升级,可能倒逼城市精细化管理转型。
至于资金问题?一位网友的评论点出关键:“只要申办成功,广东减少对外省转移支付专心建球场,大家就知道广东多有钱了。”
其实广州的体育野心一直都有,申办世界杯亦绝非突发奇想。
如广州足球公园从设计之初就锚定世界杯半决赛标准,其索网工程应用五大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开创了全球索承网格结构施工新典范。
△广州足球公园密封索网张拉工程启动
而且在体育强市建设规划中,要明确要求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平方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不断汲取力量、向着阳光生长。
申办世界杯?它注定前路艰辛布满关卡。
究竟“杯”落谁家?“杯”为何物?过程还有多少变数?现在断言为时过早。
然而,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险壑,广州还是拥有一个足球梦,并且正在为迎接那一天奋力冲刺。
2038年夏天,我们能否在家门口见证国足征战世界杯尚未可知。
至少现在,广州已经把梦想写进了规划蓝图里。
